鳳臺名產——淮王魚,不可錯過的人間美味
淮王魚在鳳臺縣淮河硤口附近,河道彎曲、水流湍急,水中巖縫縱橫。這樣的環境中,生長著一種奇特的魚,肉質細膩、肥嫩、鮮美異常。當地漁民笑稱此魚長著鯰魚的身子,鯊魚的頭。這種外形有點怪異的魚,就是淮河稀有魚種———“淮王魚”。
淮王魚頭較尖,吻特別肥厚,顯著突出。須短,4對。眼小,被皮膜覆蓋。背鰭刺后緣有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弱。在臀鰭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鰭。臀鰭條14~18。尾鰭分叉。魚體呈紡錘形,全身鮮黃,光滑無鱗,隨著季節和水溫變化其體色呈現淡灰、青白、粉紅三色交替變幻的生存狀態。
更為奇特的是,這種以王自稱的魚,居然性格極其的剛烈。在普通狀態下,它的通體大多呈現青灰色,但是在缺氧的狀態下,它會全身充血,朝紅色方向變化。缺氧程度越高,充血范圍就越大。甚至鮮血還會從魚鰭處流出來??磥?,稱為王者必定有他的一套不尋常的刷子。
其生活地——硤山口位于鳳臺縣境內,古稱“長淮津要”,東西硤石高有十余丈,夾淮相峙。自古江水往東流,而此處,淮水繞群峰,騰激浪,驟然穿入險峻的硤山口,自此河水西流數十里。
淮王魚喜好在巖石縫中繁衍生息,而恰好這一帶水中巖縫縱橫,河道彎曲,水流湍急,河底為巖石底質,正好為其繁衍發展提供了獨一無二、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千里長淮,只有硤山口才是它唯一的家。淮王魚的傳統捕撈工具是一種很奇特、很古老的漁具——窩(音“務”)子。漁民用廢舊的船板釘一個長方體的木箱,長寬在1~1.5米,高0.5米左右,一面開口。每年在中秋節前后,在木箱內裝上石塊,系上浮漂,將箱口向上,選擇淮河中水深流急處沉入其中,一般都在選擇在峽山口黑龍潭。到冬至前后,再撈起窩子(木箱),往往每個窩子里都有幾百公斤魚,主要是淮王魚、黃顙魚、青楞子(江黃顙)等,其中淮王魚最多。
肥王魚
其實這肥王魚又名“淮王魚”,相傳與漢淮南王劉安有關。有的讀者可能對劉安這個名字比較陌生,其實《淮南子》這本道學巨著便是由劉安組織賓客編纂的,同時劉安也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而且中國豆腐也是由他創造制作的。劉安
今天就先來說一說劉安和這魚中珍饈“淮王魚”的故事。
故事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聽聞硤山口美景絕倫,便召集了門下隨從賓客,挑了個好日子便去了。到了峽山口,正在游覽美景的時候,迎面突然來了一支迎親的隊伍,儀仗不小,不像普通人家。劉安好奇間便讓手下隨從去詢問是哪一家在辦喜事。
隊伍后面的轎子里走出來一個體態肥碩的中年男子,一看是淮南王劉安,趕緊上前拜見。原來這個男子是當地的財主,今天正是他納小妾的好日子。
今天的硤山口
佟財主有幸得見淮南王,自然想要巴結一番??墒锹飞弦矝]備上什么好東西,便令下人拿出了當地最為他喜愛的一道雞魚肉蛋獻給劉安。沒想到劉安早就吃膩了這些東西,現在偏偏想吃那嫩滑清香的“八公山豆腐”。
見佟財主拿不出來,劉安也稍有失望,正準備帶人離開,卻不想迎面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手中捧著一盆香氣撲鼻的濃湯。
奶汁肥王魚湯
劉安嘗過之后,大為贊嘆,但細細品味,覺得這并不是豆腐制成,味似豆腐,但比其更鮮香嫩滑。劉安只得叫來老人詢問,老人家也不隱瞞,只告訴劉安此湯是用產于此地的一種奇魚所熬制的,再問下去,老人便只字不提了。
劉安知道老人有所求,便叫來手下拿來錢財賞給老人,可沒想到老人不收錢財,只是連聲叫冤。細問之下,劉安才知道原來那佟財主娶的小妾正是老人膝下唯一的幼女。老人的女兒本要和一個青梅竹馬的漁夫結為連理,可佟財主色膽包天,以納妾為名搶走了女兒,并恐嚇其家人。
劉安主編的淮南子
聽完這些,劉安大怒,叫來地方官員將佟財主定罪下獄,又親自為那個女孩和她愛慕已久的小漁夫舉辦了婚禮,從此老人一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老人后來帶著劉安找到了那些奇魚,那些魚體呈扁圓,形如紡錘,吃起來美味可口。據《壽州志》記載,淮南王經常用這種魚來宴請貴客,并屢屢贊不絕口。經此一事,民間為了表達對淮南王體恤民眾的感激之情,就將這種魚稱為淮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