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轉變”打通環保整改“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盯中央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大氣、水、煤系固體廢棄物、自然保護地等方面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強力推進整改工作落實,實現“四個轉變”,打通環保整改“最后一公里”。
集中攻堅大氣污染防治,實現從“霧霾”向“藍天”轉變
今年1至5月份,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886,同比下降14.7%;PM2.5濃度為54ug/m3,同比下降19.2%;PM10濃度為85ug/m3,同比下降21.5%;優良天數比例為71.7%,同比增長10.1個百分點。
“霧霾”向“藍天”轉變,得益于“五控”工作法攻堅推進。我市頒布實施《淮南市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全力抓好秸稈禁燒,切實加大餐飲業油煙綜合治理等硬核舉措發力見效。全面打響柴油貨車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開展農用車污染整治專項行動,運輸車輛嚴格限制在國Ⅳ排放標準及以上。加強施工揚塵治理,129家建筑工地及混凝土攪拌站在線監測系統聯網投用。先后退出李嘴孜礦、謝一礦、新集三礦、新莊孜礦、潘一礦5對礦井,淘汰改造燃煤鍋爐711個,取締經營性小煤爐7982個,整治“散亂污”企業651家。
縱深推進水污染防治,實現從“濁水”向“碧水”轉變
在全省率先出臺河(湖)長制工作方案,先后設立各級河(湖)長2049名。制定《淮南市污水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全市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水量33.4萬噸。強力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配有治污設施且驗收合格的712家,配套率達95.9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47%。實施水系暢通工程,完成焦崗湖4400畝湖面圍攔網全部拆除工作。加強聯防聯控,分別與蚌埠市、阜陽市簽訂跨界水污染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實現水污染防治信息互聯互通。
火力聚焦煤系固廢整治,實現從“黑土”向“凈土”轉變
出臺《淮南市煤電固廢物綜合利用發展規劃(2019-2021),推進煤系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鳳臺縣、潘集區成功申報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制定《淮南市煤系固體廢棄物突出環境問題專項整改方案》,將煤系固體廢棄物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列入市委書記領銜督辦市政協重點提案。制定《淮南市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排查煤矸石堆場51處,堅決取締非法加工點,嚴肅查處侵占農田、耕地行為。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中煤新集二礦投入上千萬元資金,植樹2萬余棵,綠化面積達70畝,將煤矸石堆場打造成綠色中央公園,實現涅槃重生。
精準出擊自然保護地整治,實現從“礦山”向“青山”轉變
編制《淮南市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制定《淮南市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方案》,進一步理清自然保護地界線和權屬,解決歷史矛盾和交叉重疊問題。全面開展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今年以來三次赴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現場辦公,限時交辦自然保護區內違法建設和違規采石等突出環境問題。截至目前,已全面拆除八公山風景名勝區風電項目24臺風電設施,生態修復面積共137畝,栽種苗木15640棵;拆除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核心區范圍內的白塔寺下院、山趙社區居委會辦公樓、海螺水泥公司5棟宿舍樓,推動八公山水泥廠搬遷拆除工作,依法關閉舜岳水泥公司采石宕口,并對拆除區域進行生態修復。
通訊員 江龍 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