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召開
主持人:
各位新聞界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各省級駐淮媒體和市內各媒體,本場發布會由淮南傳媒集團進行現場直播。
養老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老年人幸福不幸福,關系到全社會的幸福程度。今天,我們邀請到淮南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宮濤,淮南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四級主任科員李浩,圍繞我市今年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我們依次進行。
首先請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宮濤介紹有關情況。
宮濤: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淮南市民政局,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民政養老服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養老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我們始終高度重視。
根據2023年淮南市人口變動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淮南市常住人口為301.6萬人,60周歲以上老年人72.14萬人,占比23.92%。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投入使用的養老機構171家,其中,公建公營55家、公建民營62家、社會辦54家。養老機構床位總數18477張,護理型床位11783張,占比達63.77%。7月12日全省農村幸福院敬老院建設暨養老服務重點工作推進會在淮召開。
近年來,市民政局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緊緊圍繞政策、保障、服務、產業和監管五個方面,推動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精心打造“幸福養老、舒心暢‘淮’”養老服務品牌,擦亮老有所養民生底色。根據本場新聞發布會安排,下面,我就全市養老服務工作情況向大家簡要通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高位推進,著力構建權責清晰、制度規范的
政策體系。一是黨委引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工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對養老工作作出批示,并赴基層開展專題調研。建立完善淮南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等32家部門共同參與,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老齡工作新格局。二是政策引路。市級層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淮南市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政策,制定40余個配套文件,發布養老服務清單,養老服務政策體系連成線、形成面、織成網。三是規劃引航。編制《淮南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制作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圖,實現全市養老服務設施統籌布局,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養老服務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二)堅持民生兜底,著力構建幫扶精準、關愛暖心的保障體系。一是補貼精準。以大數據為抓手,通過整合公安、殯葬等多個部門數據,搭建高齡津貼信息化平臺,探索推進高齡津貼“免審即享”;通過線上線下核查相結合,發放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今年1-11月,共為11.82萬名老人發放高齡津貼4171.987萬元,為3.4萬名低保老人發放補貼2275.18萬元。二是幫扶精細。針對不同情況失能老年人,通過“六個一批”(即:兜底保障幫扶一批、集中托養幫扶一批、社區居家服務幫扶一批、探訪關愛服務幫扶一批、家庭適老化改造幫扶一批、健康服務幫扶一批)幫扶方式進行精準幫扶。各縣區根據老年人能力評估及家庭居住環境評估情況,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今年共完成2639戶。三是探視精心。搭建由部門(單位)、社工機構、鄰里、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村干部)組成的五級社會支持網絡,組織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視走訪和“幸福敲門”助老服務行動,月均探視、關愛、服務老年人5萬人次。
(三)堅持結構改革,著力構建服務普惠、分層分類的供給體系。一是激活存量。按照“宜公則公、宜民則民”原則,采取縣級統一管理、鄉鎮自主運營、部分服務外包、委托社會力量運營等方式,推動公辦養老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支持公辦養老機構收住社會老人。壽縣先試先行,江蘇悅華養老產業有限公司和壽縣信德養老服務公司分別投入4000余萬,將壽縣東片、中片16個鄉鎮的53公辦養老機構進行改造提升,養老機構設施環境、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二是優化增量。按照“城市抓嵌入,農村抓大院”工作思路,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和農村幸福院建設運營。發揮金嶺社區“物業+養老服務”和華仁老年公寓失能老人幫扶行動試點示范引領作用,新建運營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6家。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老年協會、社工組織的作用,探索“1(農村敬老院)+N(農村幸福院)”和養老積分互助模式,建設農村幸福院(村級養老服務站)42個,開展互助養老服務2萬余人次。三是提升質量。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則,全市171家養老機構均與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32家機構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3家機構被評定為省級優質醫養結合示范機構。落實醫養結合試點,引導東方醫院集團發展養老服務,協調推進壽縣窯口鎮養老服務中心、田家庵區老年公寓深度醫養結合,促進引領全市養老服務醫養融合發展。
(四)堅持要素保障,著力構建多方參與、多元支撐的產業體系。一是做“實”重大項目。投資1.2億元的淮南市級老年公寓5月1日起正式運營;總投資7000余萬元、獲得662萬元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的淮南東方健康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已建成并即將投用;總投資7500萬元、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萬元的壽縣養老服務中心正在有序建設中,計劃年底完工;爭取1億元專項債建設的鳳臺縣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即將開工建設。二是做“深”區域合作。深化與上海閔行區結對幫扶合作,共同開設長三角養老機構院長研修班,與閔行區共建淮南·閔行異地康養基地4家。依托八公山、舜耕山、淮河等自然資源和楚漢文化資源,探索發展旅居和異地康養,建成長三角康養基地3家;精選淮南市旅居康養線路2條,吸引外地老人來淮養老。三是做“強”人才隊伍。依托淮南聯合大學建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遴選市級老年公寓等4家養老機構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召開“政校行企”交流會,引導校企簽訂合作協議,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人才培訓,滿足機構“點單式”用工需求。2023年我市選手王旭在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并被評為“安徽省巾幗建功標兵”。
(五)堅持多位一體,著力構建統籌聯動、高效規范的監管體系。一是監管對象全覆蓋。依托事中事后綜合監管平臺,建立包含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在內的監管對象名錄庫,打造形成養老服務“綜合監管一張網”。對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備案、運營服務、場所安全、食品安全、從業人員等6大類重點監管事項全部納入監管范圍,確保全面覆蓋,到底到邊。二是監管流程全閉環。落實養老服務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建立“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安“(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房屋安全)養老機構安全預防管理體系,厘清行政執法檢查流程,明確行政執法環節,聯合消防、住建等部門開展檢查,今年以來,市級共開展各類檢查200余次。三是監管結果全公開。將開展行政檢查、作出行政處罰、實施聯合懲戒、納入違法失信等涉及養老機構數量、名單、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地址等情況依法及時在市民政局官網公開,保障社會公眾知情權,著力營造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監管環境。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淮南市將繼續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長三角一體化”“合肥都市圈”協同發展為契機,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建立起與人口老齡化需要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共同發展的養老服務新格局,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準、更加專業、更加方便的養老服務。
一是推進機構社區居家一體化。支持家庭發揮養老服務基礎性作用,為符合條件的高齡、空巢、留守、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門探訪關愛服務,為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者提供技能培訓。健全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支持建設一批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復制推廣“物業+養老”服務,引導養老機構將專業化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建設和運營“家庭養老床位”,滿足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二是推進醫康養一體化。建立衛健、醫保、民政、殘聯等單位協調聯動機制,打通政策壁壘、實現融合發展。做到養中有醫,推動150張床位以上或收住50人以上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內設醫療機構應全部納入醫保定點,合理核定醫保限額。落實醫中有養,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康復機構舉辦養老機構,同等享受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
三是推進城鄉服務一體化。重點發展村級養老服務站,整合改造利用率不高的村級綜合設施、文化設施等,拓展為老服務功能。通過整合農村敬老院閑置床位、在有條件的村級服務站設置全托床位等多種方式,為農村不能自理、高齡等老年人提供長期托養服務。
四是推進要素保障一體化。進一步理順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工作職責、機構和編制等。加強設施支持,做好市縣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編制規劃指導,保障新建小區養老服務用房按標準配建。完善經費保障,爭取各級財政部門保障必要的養老服務經費。推進隊伍建設,健全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促進養老護理員收入合理增長。
主持人: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記者提問時先通報所在媒體機構名稱。
市場星報記者:
近年來,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請問,我市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李浩:
我市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扶持政策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四項:
一是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床位在10張以上、300張以下的給予每張床位2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床位在300張(含)以上的給予每張床位5000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
二是給予床位運營補貼。對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根據實際入住的人數給予運營補貼。運營補貼的標準按照收住老年人輕、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分別按照300元、400元和600元每人每月進行補助。
三是給予貸款貼息補助。民辦養老機構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用于養老機構建設的,按照不低于同期三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0%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四是給予綜合責任保險補助。養老機構購買符合要求的綜合責任保險,按照保費總金額的50%給予補助。
主持人:
下面請繼續提問。
今晚800記者:
請問,今年,省、市民政部門均將嵌入式養老機構作為民政部門重點任務持續推進,那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定位及作用以及如何推進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的措施是什么?
李浩:
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是指嵌入在社區(小區)內部或周邊,為附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居家上門等綜合性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它把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逐步滿足廣大老年人“家門口養老”的需求。
市民政局計劃按照“提升一批、改建一批、補建一批、配建一批、轉型一批”的思路,分類推進嵌入式機構建設。提升一批,即是利用具備條件的現有養老服務三級中心等,完善服務功能,升級為嵌入式機構。改建一批,即是利用具備條件的黨群服務中心、閑置資源、國有房產等,改建為嵌入式機構。補建一批,即是在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中,通過整合社區用房、產權置換、征收改建等方式,補建一批嵌入式機構。配建一批,即是新建居住區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優先用于建設嵌入式機構。轉型一批,即是針對轄區內無設施資源可用的情況,可由一般養老機構拓展服務功能,轉型為嵌入式機構。
主持人:
下面請繼續提問。
安徽法治報記者:
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優化農村養老服務,下一步關于農村養老工作如何打算?
李浩: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養老服務工作,相繼出臺《關于推進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淮南市農村互助養老試點工作方案》《淮南市農村幸福院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迅速,下一步計劃從以下三個方面繼續推進農村養老。
一是完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配合發展改革等部門繼續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改造提升項目,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改擴建,完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設施。推進特困供養機構改造提升,確保每個縣(區)至少建有一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二是提升農村養老照護能力。優化農村養老機構專職護理員隊伍,招聘專業護理人才,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培訓,提升護理員照護能力。成立銀齡志愿者、網格員志愿者、民政專員志愿者服務隊伍,引入專業社工力量針對性地開展“鄰里訪”“鄰里助”等服務。鼓勵農村低齡老年人、留守婦女、退休黨員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日常探訪、居家安全、代買代辦、義剪義診等各類志愿服務。三是營造孝親敬老社會氛圍。以重陽節敬老月為契機,開展敬老愛老孝老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評選活動,通過對社會為老服務典型人物和事跡進行表彰,大力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營造出孝老愛老敬老氛圍。
主持人:
感謝發言人的發布。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