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淮南市“法治為民辦實事”新聞發布會召開
主持人:
各位新聞界記者朋友,大家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各省級駐淮媒體和市內各媒體,本場發布會由淮南傳媒集團進行現場直播。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開展“法治為民辦實事”工作,全面提升依法治市工作水平。今天,我們邀請到淮南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睿峰,淮南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濤,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石興輝,圍繞我市“法治為民辦實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我們依次進行。
首先請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睿峰介紹有關情況。
朱睿峰: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好!法治涉及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安寧。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2024年伊始,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圍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環節,聚焦生態文明、掃黑除惡、公正司法、營商環境、城市管理、法治宣傳、交通管理等社會關注的法治領域,持續開展“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不斷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成效。下面,我就2024年淮南市“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展成效向社會各界作一發布。
一、“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展情況
今年3月份,市委依法治市辦開展了2024年度市級十大“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征集工作。經廣泛征集、科學篩選、調研論證和市委依法治市辦會議審定,擬定了修改《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等市級十大“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予以重點實施推進。同時,組織各縣區開展了54件(鳳臺縣、田家庵區各 10 件,壽縣8件,八公山區6件,其它縣區各 5 件)“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進一步推深做實了法治領域為民辦實事工作。
二、項目完成情況
項目一:修改《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市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法工委和市司法局、市城管局成立專班,起草《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修訂草案。10月30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條例》。12月20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批準了修訂的《淮南市城市綠化條例》?!稐l例》將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稐l例》針對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工程建設項目配套綠化工程未與主體工程同步交付使用等違法行為,明確由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項目二:常態化掃黑除惡“打早除小”工作。主要成效為:一是加強領導,全力推動。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先后4次調度掃黑除惡重點工作。7月15日,市委書記任澤鋒專題調研掃黑除惡等重點工作。二是突出重點,全力攻堅。今年以來,全市對涉黑涉惡線索案件進行倒查評查,發現問題即交即辦,強化案件攻堅。三是高標實施,多措并舉。制發《打早除小工作手冊》,先后走訪摸排2000余家重點場所、入戶5000余人次,梳理摸排各類重點人員。對重點人員實行動態分級管控。對反復違法犯罪、家庭監管缺位的未成年人,及時送教矯治。
項目三:淮南法院“徽動執行”集中統一行動。工作舉措為:開展涉民生涉小標的集中執行行動,對生活困難涉民生案件加大救助力度。對抗拒執行、規避執行的被執行人,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聯合打擊。聯合市發改委、市司法局前移治理關口,定期召開政務失信工作推進會,促進涉行政機關執行案件及時執結。配合落實“保交樓”政策,做實協調會商、前端服務、信用修復工作。大通法院通過個案示范訴訟助力1196戶金豐易居居民順利拿到房產證。聯合市慈善總會設立“暖心法援基金”,募集資金20萬元專項救助陷入困境的涉民生案件申請執行人。
項目四:淮南檢察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淮南市檢察院制定《淮南市檢察機關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創建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聚力打造檢察“護商、安商、暖商”三大工程,細化提出二十條具體措施,扎實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市縣兩級檢察機關聯合公安機關清理涉企刑事掛案35件,嚴懲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67件308人,保障涉企社區矯正對象外出行使經營權335人次,嚴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42件79人,為淮南轉型發展營造了更高水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項目五:淮南公安公職律師包保聯系企業。全市公安系統98個公職律師包保104家企業,全天候提供法律咨詢和建議,進一步提升了公安機關服務經濟社會的職能作用,獲得企業的一致好評。市公安局法制支隊聯合安徽金亞太律師事務所走進安徽楚源工貿有限公司,聯合開展“送法進企業”宣講活動,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犯罪活動和安全生產法律知識專題培訓,幫助廣大職工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項目六:開展司法所工作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市司法局出臺《淮南市司法所工作高質量發展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在鳳臺縣召開全市司法所高質量發展攻堅會,開展“楓橋式司法所”典型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司法所工作人員總數273人,所均達到3人;業務用房總面積18194平方米,所均200平方米;各縣區對司法所改造建設投入資金240.03萬元,對司法所設備投入資金81.67萬元。
同時,市司法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相繼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多元化解糾紛制度機制建設、“無訟村(社區)”創建、“百姓評理說事點”建設、專兼職人民調解員業務技能競賽、人民調解品牌名稱有獎征集(經宣傳征集、集中評審、網絡投票,淮和舜心、橘生淮南、當面鑼對面鼓、和為淮、淮德解南、淮上楓橋等名稱脫穎而出)等舉措,打造了“老娘舅”“鄉賢團”“鄰里幫幫團”“銀鈴工作室”等特色人民調解品牌,不斷滿足群眾對法治建設的新要求、新期待。截至11月底,全年已開展矛盾糾紛排查5088次,發現矛盾糾紛線索1878件;調解案件18896件,成功18798件,成功率達到99.5%,做到了矛盾糾紛早發現早預防早化解,夯實了法治淮南、平安淮南建設基礎。
項目七、開展“為民城管”四大專項行動 打造市容與民生、環保、安全多贏新局面。工作成效為:開展“安家”行動,選址建設、改造提升飲食攤群點53處,提供攤位2445多個;規范設置“五小”攤點151處;設立季節性自產自銷農產品銷售點218處、容納攤點1267個。開展“暖心”行動,開展“城市管理進企業”、“送法上門”、安全大檢查、群眾不滿意事項攻堅行動,走訪各類企業129家,幫助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和需求138件。高效辦成“占挖道路一件事”23件。今年以來辦結申報事項9872件,滿意率保持100%。開展“護學”行動,加強日常巡查和管控,設立“護學崗”20處,開展城管進校園313次,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問題2.4萬余個。開展“排雷”行動,累計整改、拆除戶外廣告設施隱患863處;對全市69215個城市窨井建檔確權、全面排查,累計整改窨井蓋隱患779處。
項目八:傾心打造“8212328”交通服務平臺。市交通執法支隊開通“8212328”熱線電話,打造“交通失物找尋處”,利用出租汽車監管平臺和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精準查找、確認乘客物品丟失情況,規范和完善失物找尋、登記、保管等制度,助力乘客找尋失物。開通“8312328交通司乘糾紛調解處”熱線電話,主動受理、化解司乘糾紛。通過車載視頻還原事實真相,避免矛盾升級,有效保障了乘客和出租汽車司機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已累計幫助乘客找回遺失物品2800余件,挽回乘客經濟損失89萬余元,累計調解司乘糾紛3600余起。
項目九:利用省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開展藥品法治科普宣傳。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創建省級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方案》,利用藥品法治宣傳教育主題公園、藥品法治宣傳教育站點和藥品法治宣傳教育主題館,以線上線下齊發力和“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全年共組織開展了8次社會開放日、7次法律培訓班,20余次科學實驗等宣傳教育活動,大大提高了公眾對藥品安全的法律認識。
項目十:發揮《法約淮南》作用,強化法治宣傳教育。今年以來,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等8家單位聯手打造的法治宣傳電視欄目《法約淮南》,全年播出52期,每期時長20分鐘,在淮南新聞綜合頻道、淮南公共頻道共以104次的高頻次播出。欄目選取淮南本地各領域、各行業的法治真實案例和市民關心的熱點法律事件,將案件報道、新聞訪談和法治評論有機融合,實現以案說法、明辨法理,取得了生動的普法宣傳教育效果。
各縣區開展的“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中,壽縣實施的利用多平臺開展藥品法治科普宣傳、鳳臺縣推進的信用修復專項治理行動、大通區建立“網上警民議事廳”、田家庵區“手機變砝碼 計量惠民生”活動、謝家集區打造“蔡楚政前方”府檢聯動社會治理工作品牌、八公山區建設“八公一站式”訴訟服務超市、潘集區開展糧食加工企業執法檢查、毛集實驗區開展反對校園欺凌等“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都取得了較好成效。
以上是我向各位記者朋友簡要介紹的2024年淮南市“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展情況。謝謝大家!
主持人: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記者提問時先通報所在媒體機構名稱。
淮河早報記者:
請問,市城市管理局在開展“為民城管”四大專項行動如何體現柔性執法?
朱濤:
今年以來,在深入推進攤點“安家”行動中,市城管局重點做好城區各類攤點的規范管理和幫扶服務工作:
一是集中規范一批。積極克服選址難、搬遷難、市場運作難等困難,改造提升洞泉美食城、四季美食廣場、淮河嘉苑美食城、湖濱美食排檔、佳城美食街等上規模、顯檔次的飲食攤群點53處,提供攤位2400余個,創造直接就業崗位7000余個。二是就地安置一批。對沿街修自行車(電動車)、修鞋縫紉、配鑰匙等占道小修理類攤點,在居民社區、背街小巷以便民服務點的形式進行定點安排,實行劃線定位、設置擋板、明確標準、統一編號、建立臺賬進行管理。目前,僅在主城區就設置此類攤點152戶。
三是轉崗幫扶一批。針對身體殘疾的攤點經營戶,按照原地就近、規范管理的原則,定位設置攤點,既解決其生活問題,也解決了市容管理問題。目前,全市已安排140余處特殊群體幫扶經營點。四是應季設置一批。今年在全市居民小區周邊、菜市場周邊等不影響交通、消防、急救的非主干道規范設置自產自銷農產品臨時便民銷售點218處,可容納攤點1200余個,引導瓜果、蔬菜等農產品種植戶進駐規范經營,方便了周邊居民日常生活。
同時,市城管局多措并舉、疏堵結合,開展為非機動車和機動車輛“安家”行動。聚焦商業中心、施工工地、農貿市場、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停車需求大區域,補劃、新劃非機動車停車標線27.3萬米,增劃機動車位2800余個,取締私設停車障礙物3.7萬個,推動車輛有位停、就近停、免費停;向駕乘人員發放《溫馨提示卡》2萬余份,現場勸離機動車輛亂停放行為6.7萬起,現場規范非機動車亂停放29.7萬起。制定了城管執法領域27項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推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承諾輕罰,讓執法有力度、有尺度,更有溫度。
針對中秋、國慶“兩節”期間車流量激增情況,市城管局與有關單位聯合發布《關于中秋、國慶兩節期間城區停車場、臨時停車泊位免費對外開放的通告》,“兩節”期間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停車場共85處、提供停車泊位9959個,督促指導各停車場設置“節日期間免費開放”標識牌,安排專人開展引導服務,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剛需”問題,也樹立了城市良好形象。
主持人:
下面請繼續提問。
安徽法治報記者:
今年“法治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有一項是淮南法院開展“徽動執行”集中統一行動,請問有什么具體做法和成效?
石興輝:
為充分發揮執行職能,按照省高院統一部署,全市法院扎實開展“徽動執行”集中統一行動,針對涉企業、涉民生、涉金融等重點案件開展專項行動99次,執結案件38107件,執行到位金額44.38億元,執行到位率、執行完畢率位居全省前列?,F將相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傾心服務大局,大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開展“徽動執行”之護航發展專項行動,切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力攻堅拖欠企業賬款案件,共執結7924件,執行到位金額28.69億元??焖夙憫髽I提出的合理訴求,同意被執行人企業采取“換封”“自行變賣”等措施87件次,推進執行和解278件次,堅決防止因為一個案件搞垮一個企業。執破融合助力企業困境重生,梳理被執行人企業資不抵債案件257件,移送執轉破程序,推動43家企業破產出清,12家破產企業重整成功,累計化解破產債權24.16億元。全面推進信用承諾和信用修復。對于已經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及時屏蔽失信信息,全年共幫助企業修復信用457件次。
二、文明規范執行,惠民紓困兌現當事人合法權益
開展“徽動執行”之護航民生專項行動,全年共執結涉民生案件4547件,執行到位金額8507.2萬元。對涉民生案件,堅持小案不小辦,持續保持執行高壓態勢,不斷創新執行舉措,采取“執行110”處警、懸賞執行、失信曝光等強有力的執行舉措,讓勝訴當事人“民生期盼”落地有聲。行動期間,拘傳800余人次,拘留257人次,移送追究拒執刑事責任20人。對于被執行人確實因為經營不善,喪失履行能力的,依法區分“失信”與“失能”,為其保留合理生產生活費用,同時,對執行不能且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需要救助的加大救助力度,會同民政部門、社會慈善機構等,共救助257人次,金額155.35萬元。
三、創新改革驅動,多措并舉全面提升執行質效
推動切實解決執行難,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推動交叉執行突破難案積案。建立難案積案臺賬,通過交叉形式執結各類案件1356件,執行到位金額6.8億元。推進“徽動執行”之終本清倉專項行動,梳理不同類型終本案件,分類施策,全力推進案件出清,共執行完畢終本恢復案件6088件,到位金額9.31億元。與政府部門協調聯動,發揮府院聯動機制優勢。市中院與市金融監管局聯合會商,大力推進涉金融債權案件化解,全年共執結涉金融案件2995件,執行到位金額9.9億元。健全“法院+公安”長效聯動機制,形成查人找物府院合力。與市發改委召開政務誠信治理推進會,推動41件涉黨政機關案件順利解決,該項工作機制被省高院推介。
下一步,全市法院將在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常態化開展好“徽動執行”專項行動,為推進淮南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主持人:
感謝發言人的發布。本場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