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發有為往前趕——加快淮南高質量轉型
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
“深化林長制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聞發布會召開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F在舉行“奮發有為往前趕——加快淮南高質量轉型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5場,主題是“深化林長制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邀請到淮南市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常國輝,市林業局林長制工作科負責人劉家付,市林業局防火科負責人徐克順,請他們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問題。
首先,請常局長介紹相關情況。
常國輝: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感謝各位新聞界朋友以及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淮南林業工作的關心、支持和信任。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有關情況。
2024年,市林業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深化林長制改革,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主要體現在“三個突破”。
一是堅持擴綠為先,推動項目建設保障與向上爭取同向發力,綠美淮南、農田林網建設等重點工作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項目推進工作實現新突破。
全面推進綠美淮南“十大行動”,結合全市林業發展實際,以市委辦、市政府辦名義印發《關于開展綠美淮南行動的實施意見》,建設綠美江淮示范點2個,綠美淮南建設有關經驗做法在省林長制工作簡報上刊發。實施省級森林質量提升項目8個,完成退化林修復9340畝、森林撫育32206畝;完成人工造林8763畝,封山育林11557畝。指導鳳臺縣完成農田林網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全市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329公里,近三年累計完成1188公里,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618”三年提升行動計劃圓滿收官。聚焦中央及省政策投向,成功申報11個專項18個項目,獲得資金2330.19萬元,同比增長92.27%,為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二是堅持興綠為重,主動服務基層涉林企業和林業生產經營主體,推動涉林企業數量實現翻番,林業納入GDP核算產值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林業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
大力培育發展林業新質生產力,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優勢,發展林下經濟和涉林文旅等特色產業,組織參與特色花事、八公山梨花節、盆景花卉展等農林文旅體融合品牌活動,建成集花卉種植、展示、銷售、文化為一體的舜耕山花卉小鎮,全市林業納入GDP核算產值4.6億元,同比增速43.7%,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涉林經營主體690家,同比增長102.9%,其中省級及以上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8家、特色林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2個,林業經營主體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三是堅持護綠為基,全域推進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地環保督察整改,全力提升舜耕山保護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風險工作實現新突破。
推深做實林長制度,召開市縣總林長會議14次、林長制工作會議49次,發布市級總林長令2份,各級林長巡林40377次,人均巡林 24.13次,巡林率99.4%。全域推廣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不斷夯實森林防火網格;完成美國白蛾等食葉害蟲飛防作業面積48.5萬畝。提速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編制自然保護地規劃6個,修訂的《淮南市舜耕山風景區管理條例》于2024年2月正式施行。常態化開展自然保護地環保問題督察,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首現焦崗湖,林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2025年以來,市林業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認真貫徹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重點工作,持續激活發展新動能。一是強化制度落實。聚焦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等重點工作,印發《2025年度全市林業及林長制工作清單》,提請市級總林長簽發2025年第1號總林長令,對全市春季植樹造林、森林防火等工作進行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開展巡林調研。二是科學國土綠化。搶抓春季造林時機,積極挖掘造林空間,圍繞城鎮村莊、道路沿線、水利工程、廢棄礦山、采煤沉陷區等區域開展綠化,全面提升綠化水平。3月24日,市四大班子領導與機關干部職工一起參加全市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植樹造林6813畝,森林質量提升10860畝,其中造林綠化中鄉土樹種使用率80%以上。三是加強資源管護。全面落實林地占補平衡,擴寬林地儲備庫來源,實現入庫林地418公頃。規范開展林業行政執法,代表省林業局在長三角林業行政執法工作交流會上作典型交流。市森林防滅火應急救援隊正式揭牌成立,大力開展“鮮花換紙”低碳祭掃活動,累計發放祭祀鮮花2.3萬束,實現景區祭祀火源和火情發生數量雙下降。以常態化排查整治為基礎,持續加大自然保護地監管力度,全省部分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座談會在淮南召開。開展《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宣傳,為123棵古樹名木更換“新身份證”。四是打造產業矩陣。高質量實施中央財政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聯合蚌埠、滁州共同申報中央財政國土綠化示范項目,推動以項目帶動產業聯動發展。大力引導林業企業轉型升級,推進林下種養殖及森林康養融合發展,打造涵蓋林下中藥材、林下食用菌及森林康養等產業矩陣。一季度全市林下特色種養業完成面積2.95萬畝,其中林下種植1.82萬畝,林下養殖1.13萬畝,總產值1.37億元。
林草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三綠”并舉,推動“四庫”聯動,更加注重“提質”“興業”“利民”,持續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增強淮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蘊。
一是更加注重“提質”,牢牢把握國土綠化這一重要著力點。接續推進“綠美淮南”。健全“綠美淮南”十大行動推進機制,加快推進永幸河森林生態長廊示范點建設,鞏固提升春申湖公園示范點建設成效。加強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生態保護修復等林長制改革創新點建設,協同做好西部采煤沉陷區二期提升工程等建設,打造采煤沉陷區生態保護修復“淮南模式”升級版。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綠,挖潛宜林空間,推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實施營造林16000畝任務;提速推進農田林網整市示范項目,新建林帶150公里以上、完善提高150公里以上,加強林帶林木管護,實現林網化率達90%以上。
二是更加注重“興業”,牢牢把握生態經濟這一重要增長點。持續激發林業產業活力。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重要抓手,鼓勵支持林業經營主體、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推動“小山變大山”。深入推進“國有+集體”場村合作,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林業增效、林農增收。塑造林業新業態優勢。深化與安徽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推進創新聯合體建設,建立新品種示范園,積極推廣林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機械,大力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建設果園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果樹生長的智能調控。借助花卉小鎮等資源載體,推出更多農林文旅體融合活動,培育發展涉林文旅特色產業鏈,積極發掘林下資源,逐步形成林藥、林果、林菌、林禽(畜)、林旅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林業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加強林地資源管理,開展省級森林林業碳匯試點,以2012年以來實施的重點區域造林、森林經營、森林管護等增匯措施的森林為重點,進一步厘清權屬,參與區域性林業碳匯交易,激發林業碳匯潛力。
三是更加注重“利民”,牢牢把握美麗淮南這一重要立足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聚焦林改“四問”,以森林經營、國有+集體等為突破口,推進全市集體林權改革創新點建設,加快完成林權登記存量數據清理整合,有序推進集體林地延包、集體林地收益權量化到戶等試點工作。強化森林資源管護。高質量完成森林草原濕地普查,推動林業站建設提質增效,完成6個標準化林業站建設。全面推進上窯林場種苗年產10萬株(側柏)基地試點建設。完善林地儲備庫管理制度,擴寬林地儲備庫來源,實現全市補充林地儲備庫500公頃以上,破解重點項目用林難題。加快推進國有林場管護用房建設項目,搭建“天空地+AI”森林防火及資源監管系統,落實美國白蛾普查和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開展古樹后備資源調查。探索建立森林督查、林業執法、資源使用聯動機制,嚴厲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優化自然保護地管理。編制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制度,常態化開展重要濕地動態監測。落實濕地總量管控制度,提高濕地保護率。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建立鳥類監測站點,改善和修復野生動物越冬地和棲息地,持續攻堅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主持人: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請記者提問時先通報所在媒體機構名稱。
市場星報記者:
請問,市林業局在推進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劉家付:
近年來,通過采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升林長履職效能,打造林長制改革示范創新點等舉措,我市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運行高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林業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自2019年安徽省成為全國唯一的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后,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及時研究出臺了《淮南市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規劃方案》,市林業局牽頭制定了示范區建設任務分工,明確32項重點任務和相關責任單位,各縣區立足實際,編制本地示范區規劃方案。市林長制辦公室先后印發《市級林長會議制度(試行)》、《林長制工作督察制度(試行)》、《林長制工作考核辦法(試行)》等系列文件,為推動示范區建設夯實了制度基礎。
二是提升林長履職效能。全面落實《淮南市林長巡林工作制度》,整合優化市縣林長“三個聯系”工作路線圖。探索創新林長履職制度,在省內率先出臺《淮南市林長履職述職制度》《淮南市提升鄉村林長履職效能制度》等制度。強化市縣林長重大重點工作的領辦督辦,用好林長制“一單一函一檢查”等手段,針對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等重點工作向縣區總林長發送工作提示單、建議函,提升林長履職盡責效能。
三是打造林長制改革示范創新點。按照宜林則林,宜濕則濕的思路,參與實施采煤沉陷區多種模式綜合治理,西部采煤沉陷區建成占地667公頃的春申湖公園、顧橋采煤塌陷區建成鳳棲湖公園,實現了采煤沉陷區向濕地生態公園的華麗蝶變。完成全市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618”三年提升行動,總結形成農田林網建設“三統一”模式為皖北平原地區農田林網建設、提升林帶可持續經營水平提供了新思路,省林業局專題調研組來淮考察調研,對有關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示范區建設中,我們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經驗,以“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為基礎,總結提煉的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發展的“淮南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不僅為我市林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也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
下一步,我們將接力探索、接續奮斗,高水平建設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助力全市綠色轉型發展。
主持人:
好的,請繼續提問。
今晚800記者:
請問,市林業局是如何推進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試點工作的,有什么成效?
徐克順:
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是一項創新性工作,旨在打通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我省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工作唯一的試點省。2023年底,省政府出臺了試點省建設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方案安排部署,我們結合實際,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一是立足現有森林防火工作基礎,結合全市森林資源分布狀況,編制印發了《淮南市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試點建設實施方案》;
二是委托第三方技術單位對全市2縣6區進行了地理勘察、基礎信息采集、網格區劃、數據上圖工作;
三是在鳳臺縣召開了全市森林防火網格化管理建設現場會,交流經驗做法,查擺問題不足,推進此項工作全面有序鋪開。
目前,我市已完成“定格、定人、定責、定圖”四定工作,形成了初步成果。全市共劃定8個縣級網格、113個鄉鎮級網格,994個村級網格和1315個單元網格;明確了各級網格責任人、網格成員、網格員責任,匯交形成市級網格管理一張圖,做到各網格管理人員基本信息、責任范圍以及網格林情、社情、防火設施等基礎數據可視化。
下一步,我們將在網格區內設置網格化管理公示牌,組織結構圖等,公布網格管理人員姓名、區域概況、職責任務和監督電話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按照“網格化+制度化”、“網格化+標準化”、“網格化+智慧化”、“網格化+區域化”的“四化”模式要求,進一步夯實基礎建設,細化網格人員職責,建立健全監管、評價體系,整體提升森林防火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主持人:
好的。感謝三位發言人的發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